4月11-13日,2025年物种多样性和植物资源研讨会在南京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进化植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苏省植物学会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南京师范大学、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师范大学、《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编辑部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数十家科研院所、高校、植物园和企业等350余人参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洪德元、陈晓亚、魏辐文、孙航,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汪小全,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姚东瑞,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致辞。
.jpg)
江苏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姚东瑞在致辞中对中国植物学会长期以来给予江苏省植物学会的关怀和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向参会的各位院士的到来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强调,植物科学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此次年会,能够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植物科学的繁荣发展。
江苏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方胜昔在致辞中指出,江苏省科协作为全省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肩负着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指导160余家省级学会、98所高校科协、5800余家企业科协等科技社团发展的重要职责。江苏省植物学会的蓬勃发展,尤其在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科(江苏赛区)选拔托举人才中做出了优异成绩,正是我省科技社团在新时代背景下锐意进取、主动作为的生动缩影。方主席同时还向出席大会的院士对我国科学研究做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向与会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热烈欢迎,并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以“生物多样性研究:机遇和挑战全”为主题,陈晓亚、魏辅文、孙航院士、瞿礼嘉教授作了大会特邀报告,涵盖植物系统演化、表观基因组学与保护表观基因组学、环境变化对植物多样性格局影响等内容,展望了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生物学领域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植物学会理事长姚东瑞作了题为“湿地植物资源保育与高值利用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的大会报告,详细讲述了通过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调查和种质保育—资源筛选和功能挖掘—高值利用和入侵管控—保护技术和终端产品研发形成的全链条发展模式,彰显了研究所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的重要贡献;副理事长钟伯坚作了题为“整合大规模分子与化石数据解析被子植物起源和多样性”的专题报告,详细阐释了被子植物主要类群间存在系统发育冲突的原因,揭示了影响被子植物冠群年龄估算差异的因素并构建了可靠的被子植物起源演化时间轴,为理解被子植物演化历程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对植物系统发育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监事蒋继宏作了题为“白桦茸内生菌多样性及促生分子机制研究”的专题报告,研究成果对白桦茸拟生态工厂化生产和资源高值利用打下坚实基础;会员梁呈元围绕“药食同源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做了专题报告,深入交流了薄荷、西红花、蒲公英等药食同源植物的前沿问题和最新成果。副理事长汪仁主持了大会报告。

本次大会设置了6个大会报告,4个特邀报告和30个分会报告。期间还举办了科研人生座谈,青年科研工作者与洪德元院士面对面交流,深刻领略院士的风采和智慧,感受勇攀高峰、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姚东瑞理事长主持了闭幕式,洪德元院士发表了闭幕式讲话,他强调了植物分类学在国家植物园建设中的作用,呼吁加强基础学科创新,勉励青年科学家锐意进取、厚积薄发,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jpg)
.jpg)
大会通过图片直播的新媒体手段宣传,为国内广大从事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科学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搭建了一个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引发了广泛关注,扩大了江苏省植物学会在行业社会影响。未来,江苏省学会将继续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植物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